本网讯 中国共产党广东工业大学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进入关键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学校未来五年和中长期发展提出了目标,确定了路径,梳理了重点,也为学校改革创新,乘势而上,奋力开启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吹响了号角。学校党委书记胡钦太在党代会上强调,“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我们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奋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当前,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学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要求,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各单位、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推动各单位、部门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学校党代会精神,促进各单位、部门相互学习交流优秀经验做法,党委宣传部推出“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系列报道,邀请学院书记、院长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结合党代会精神的学习,畅谈谋划未来发展目标与重点。今日推出第四篇。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 邵际珍: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作为学校综合部门,要紧跟党委行政步伐,超前谋划、高效执行、有力保障,为学校开创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作出新贡献。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当好党委行政的参谋助手。两办首先是政治机关,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工作目标和工作动力,特别是要围绕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开展深调研,为党委行政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二是强化党政办“四最一中枢”功能,确保学校高效运行。按照精细化服务的要求,扎实做好以文辅政、综合协调、督办检查、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进一步用真情、动真心、下真功服务学校、服务师生、服务基层,让各方面活力竞相迸发,助力全校师生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拼搏奋斗。三是强化机关党建,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机关在学校位置特殊,都是牵头抓总的职能部门。要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形成党建强、业务精、效果佳的良好局面。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作风建设,弘扬实干精神,强化担当作为,为实现党代会目标不断注入新动能。
纪委副书记、纪委办公室主任、监察处处长 方创文:
学校第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纪委办、监察处全处上下统一思想与行动、凝聚智慧与力量,将从以下三个重要方面推动工作:督促党员干部把“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学校发展问题,从讲政治的高度推进工作,确保学校事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找准找实履行职能的切入点、服务保障的着力点,切实增强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聚焦学校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做实监督;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坚决防止和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弘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把握政策策略、贯通纪法情理,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做到“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广大干部心无旁骛、奋勇争先,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和干事创业环境。
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李靖茂:
随着学校第五次党代会吹响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迈入新征程的号角,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巩固深化成果、分析补齐短板,以切实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通过向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要效能,不断开创新局,为实现学校战略目标和“六全两化”工作部署落地见效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以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为抓手,构建明责、履责、尽责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落实闭环体系;二是从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织密建强组织体系、激发培养内生动力、落实落细服务考核四个方面上下功夫,进一步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的生动实践;三是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精神和若干举措,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将“当下改”和“长久立”统一起来,将支部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载体建设好,确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四是选树培育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推得开的模范基层党组织、示范党员和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进一步激发活力,有效推动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教务处处长 李丽娟:
近年来,我校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秉承“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教育规律,深化“重基础、强能力、宽视野、多样性、勇担当”专业改革主线,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工工结合、工理交融、工文渗透”等工科优势凸显、特色发展的本科专业教育体系。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制定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与学生成长需求相适应的“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教师及其它教学资源投入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健全高效运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化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把学校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高地。
科技与人文研究院院长 鲁仁全:
自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我校科研工作围绕“搭大平台、组大团队、拿大项目、出大成果”的发展理念,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国家杰青项目等相继取得“零”的突破。下一阶段,学校科研院将学习贯彻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齐头并进,奋力推动学校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练好内功,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完善科研工作评价体系,破除“五唯”评价标准,引导科研评价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和服务贡献,推动科研活动回归学术初心、服务社会;另一方面,继续以“四重建设”为抓手,集中资源配置,力争在重大原创性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创新群体、国家科技成果奖等有更大的突破。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工作处处长 植林:
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发展“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和未来五年“六全两化”重点任务,吹响了奋力开启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的号角,令人振奋、倍受鼓舞!学校党委提出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构建广工特色的“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为我们学生工作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党委学生工作部将以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带领全校学工干部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科学谋划当前和今后5年的学生工作,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确保学生安全稳定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四知道一跟上”行动计划、选优配强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广工模式”社区思政、“稳就业、保前列”等四大中心工作,以全员参与、全时贯穿、全域协同的“三全育人”机制推动学校学生工作提质增效,奋力书写高水平大学学生工作新篇章,努力在学校实现“六全两化”工作部署上体现学工担当、贡献学工力量。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吴福根:
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努力建成‘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高水大学”的奋斗目标以及“三步走”发展战略。研究生教育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如果说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那么研究生教育就是强校之基。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研究生教育,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也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最关键的环节。
当前,学校正处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研究生教育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面向”,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以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点、博士点,争取获得专业学位博士点,实现博士点数量倍增;二是深化研究生招生改革,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实现研究生规模倍增;三是优化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培养500名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四是完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实现国家、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数量倍增;五是实现国家优秀教材零的突破,国家、省级教育成果奖和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数量的新突破,确保学位论文质量,保持学位论文抽检100%合格。
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黄华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校第五次党代会在部署“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中要求,“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贯彻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统筹校园文化建设是党委宣传部主要职责之一,我们需要将学校60多年办学历程中形成的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加以凝练、传承和创新,着力把党代会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在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上,着力做好几件工作:一是统筹征集创作校歌,提升广工精神文化。统筹组建团队,拟定方案,稳妥开展校歌词曲征集创作、编曲配器、录音、制作、MV、发布等工作。二是统筹建设融媒体中心,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与引导力。推进建设一个融媒体平台,在人力、内容、渠道等方面创新机制,再造流程,建设中央厨房。以实现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校级媒体和二级单位媒体融合发展;实现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元发布的协同办公模式。三是统筹建设校园文化景观,提升环境育人熏陶力。建设原则:整体规划设计、分步推进建设、逐步积累优化。
发展规划处 黄爱华:
发展规划处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一是坚持分层分类建设,打造学科高峰高原。把握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第五轮学科评估、下一轮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要机遇,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集聚资源,突出重点,推进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力争进入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行列;二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加快微电子学院建设,整合资源,培养集成电路交叉学科专门人才,力争在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立项建设和集成电路学位授权点取得突破。推进医工融合,深化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加强环境生态等相关学科建设,推进理工结合、人文社科与工科结合,力争在医科、环境生态、数学、经济等学科获得新突破。三是加强动态监控,实施绩效考核。推进学科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部分学科建设数据的互联共享,搭建学科实时动态监控系统,创新院系评价,引导资源配置,助力精准施策,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