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梅与师生在考察现场
朱雪梅,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博士、教授。长期致力于岭南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广东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以及名镇名村建设和新民居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曾走访调研广东省300多个村落,主持完成相关课题60多项,有力地支持了地方城乡建设。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4部,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12项。同时兼任中国建筑史学会理事、中国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女教职工年度风采人物。
“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可是很多古村落没有等到我们去认真阅读它,就很快在城市化的大浪潮中消失不见了。”著名学者、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冯骥才主席如是说。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普查显示,我国230万个村庄,目前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已从2005年的5000个锐减到如今的2000—3000个。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古村落文化将如何保护?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化的冲击更为迅猛,能保存着历史原貌的古村落有多少?这些古村落的价值有多大?潜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出路怎样?
早在1998年,朱雪梅就开始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针对广州的文物建筑、老街区和旧村庄的测绘、走访和研究。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古村遭受人为和自然破坏严重,情况十分紧迫。“抢修,现在很多古村落需要抢救性保护,需要与时间赛跑,尽快加强古村落的普查摸底工作。”朱雪梅意识到抢救古村落文化刻不容缓。为此,2008年,受韶关市城乡规划局、文广新局的委托,朱雪梅教授带领课题组开展了“韶关古村落普查研究”和“韶关地区传统民居形态及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工作,走访韶关大大小小的古村落,进行深入详细的摸底普查工作。
抢救和保护古村落需要与时间赛跑
朱雪梅和团队老师与改造村庄负责人商讨改造方案
他们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当地村民缺乏保护的意识和常识,很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物品都被损毁了。比如一心村的八角塔和墨砚池,去年调研的时候还保存完好,现在村民在八角塔和墨砚池之间建起了高楼,完全破坏了这道标志性人文景观;调研时从柯树下村挖掘出来的村庄形胜图现在也不知所踪;古建筑上钉满钉子、挂满电线……还有一些村民“好心做坏事”,看到祠堂墙上的古画旧了烂了,就把它们刷新;看到一些古建筑损毁了,就自发地修缮,结果破坏了它的历史价值;甚至一些村民推倒旧房子盖新房,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一些古村落成了“空心村”,日久失修,慢慢地就在自然风化中破坏,甚至消失。面对迫在眉睫的保护任务,朱雪梅一脸痛惜与无奈:“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不够,有些地方去年还是好好的,今年再去就见不到踪影了。现实的紧迫性与肩上的使命感鞭策我们与时间赛跑,尽力去保护。” 整个暑假,头顶烈日、冒着暴雨,挖掘发现70多处古村落,留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
科研团队深入古村落,进行走访、调研,听当地老人讲村史
这次普查,挖掘了多个有特色的村落如仁化县石塘镇石塘村、曲江的曹角湾村、新丰的大岭村、乐昌户昌山村、江尾镇南唐湖心坝村、南雄的新田村、水城村等一系列的优秀古村落,并对月姐歌、舞春牛、舞龙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与保护,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古村落及其优秀历史建筑的登录制度和村落保护预警体系,对特色明显、保护价值较高,和对破坏严重或存在严重潜在破坏因素的村落进行分级预警。对此,华南理工大学程建军教授认为这是“省内第一个地级市区域的普查项目,意义重大。”广东社科联规划办冯达才主任也赞赏道:“广工大的普查工作填补了这各区域古村研究的空白。
随后,受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住建厅、广东省文化厅、佛山市传媒集团和多个地方政府委托,开展对全省范围的古村落调研。因古村落量多、面广分散、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又往往没有现存系统的资料,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每次调查工作做得深入、仔细、完整,成为课题组急需解决的问题。他们利用寒暑假时间,十多年来,跑遍全省各个地方约300多处古村落,粤东西北各地都留下了他们不倦的足迹。在这场马拉松式、拉网式的调研中,大家几乎每天都处于临战状态。有些古村落早已废弃,杂草丛生,常有蛇虫鼠蚁出没。课题组成员中午吃干粮,晚上还经常整理资料到深夜。
不懈坚持终获硕果,通过多次深入的现场访谈调研和勘察纪录工作,课题组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广东省古村落的保存状况,发现了许多特色价值极高的古村落,如潮州的龙湖寨、象埔寨、大城所;河源的林寨、湛江的苏二村、潮溪村、东林村;佛山的碧江村、松塘村、烟桥村;揭阳的西岐村、月湄村、大寨村等;清远的上岳古围;梅州的车龙村、桥溪村等。同时还发现了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许多古道、名人大家的足迹和迁徙的移民文化,理清文化发展和演变的轨迹。完成了“关于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情况的调研”和“广东历史村镇特色保护和利用研究”等课题,积极投入到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以促进振兴乡村,成果显著。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论著3部,获得省部级奖12项。帮助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1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个,争取乡村保护和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培训地方建设管理人才近4000人次,培养学生500多人,得到地方和同行的好评和认可。
三年修出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石塘古村位于仁化县石塘镇,为清代历史村落,至今已有630多年历史,拥有古建筑133座,保存完好的有106座,是韶关市历史最悠久、古建筑群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古村落。
“刚刚来到石塘村摸底的时候,纵横交错、穿插曲折的街巷,简直就像在走迷宫,当地人把它称为《水浒传》中的祝家庄。”在这个庞大的自然村里,有明清年代的徽派建筑、民国稍带欧式风格的泥砖房、客家围屋、岭南古西关大屋等等,其建筑类型、建筑形制和建造工艺具有鲜明特点,是研究区域传统社会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为了做好摸底工作,课题组首先对地形图进行测绘,并请当地的老人讲村史。在为期一年的普查工作中,课题组克服了语言沟通不畅、资金缺乏、交通不便、气候条件等困难,开展了20余批次的现场调研工作,对200余处村落空间和历史建筑进行了详细的调研记录,并定期召开由编制组、当地政府和村民、专家组成的阶段性研讨会议,与村民进行深入的访谈沟通和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现状调研分析报告》、《历史文化特色评估和优劣势分析报告》、《古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和《重点地段保护修缮、改造利用深化方案》等,同时还为当地政府在保护利用的决策管理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积极建议和支持。
然而,正是这样一座拥有丰富历史遗产和乡村风貌的古村落,在当时却是破败不堪:双峰寨常年失修,护城河内淤泥堆积发臭,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课题组成员对此感到深深的痛心。为了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他们尽力向村民宣传保护知识,讲解相关政策法规。在课题组的带动下,当地形成了一股保护古村文明的热潮,村民自发参与村落环境卫生清理活动,在修缮房屋时也不再一意孤行,而是认真听取课题组的意见,如把房屋的外墙红面砖改为灰砖等,整个古村落面目一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课题组所做的《韶关市石塘古村落保护规划》的基础上,石塘村于2010年12月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成为韶关市第一个获得该荣誉的古村落,当年国庆就有一万多名游客游览该村,对当地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旅游品牌和发展社会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课题评审专家组组长、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温春阳副院长连连称赞:“这个项目做得很好,值,很值!”石塘镇镇委书记洪家贵还代表当地政府给广工大赠送了牌匾,感谢广工大“情系革命老区,传承名村文化”,并聘请朱雪梅为石塘村的保护规划顾问。
将传统建筑价值元素融入新农村建设
古建筑看起来古朴漂亮,但居住条件不尽人意,相比坑坑洼洼的石板路和不通风透光的老式花窗,村民更喜欢新房子和平坦的水泥路、透亮的玻璃门窗。这些都是保护古村落与改善生活环境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如何在弘扬古村文化的基础上建设有特色的新农村?课题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梳理,原汁原味地提炼出古村落和民居的特色以及其文化内涵,同时结合居住需要、节地、节能、安全、低碳等因素,将传统建筑的价值元素融入新农村建设,编制出《韶关新民居图集》,对建设具有韶关地方特色的宜居村庄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保护古村落方面,政府要有所作为。但另一方面,要做到实实在在的保护,关键是增强村民们对自身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丰富其保护古村落建筑的常识。”朱雪梅说:“这需要村民、政府和媒体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足够重视,给政策和引导;媒体多方宣传,扩大影响争取多种社会力量支持;同时要发挥村民的主动性,积极改善环境,配套功能设施,要想方设法留住原村民,因为他们才是这儿的主人,没有他们古村落保护寸步难行。同时也要根据不同村落的特色价值、区位环境、现状条件、影响因素和新村建设等各种因素制定适宜方案,价值高的要原汁原味保护,一般地要迁善活化利用,保留意义不大的要传承韵味新建。总之,要因村而异,以体现乡土特色和地方风貌为目的。”
“广工大的师生专业素质很高很负责任”
朱雪梅带领的课题组与韶关市政府的合作早在2004年已经开始。彼时课题组给韶关市做丹霞大道景观规划设计、近期建设规划和多个行政办公建筑设计等,为校地合作,尤其是古村落普查与保护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当地政府的信任。2008年,韶关市再次委托课题组开展“韶关古村落普查研究”和“韶关地区传统民居形态研究及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的工作。此后与韶关市合作的10多个项目,都是他们主动找上门来的。
课题组不但倾力调研,而且从不计较报酬。2009年春节,石塘村提出请课题组帮做石塘古村落的总规、控规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在没有签订任何协议的情况下,朱雪梅大年初五就到韶关石塘村考察调研。市场价超过100万元的规划设计方案,他们只象征性地收取了成本费。对此,韶关市城乡规划局和石塘镇政府的负责人都说:“他们做的比我们要求的要多得多。”
课题组尽心尽力、高度负责的做事风格赢得了各方的好评,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广工大在韶关的名气。“广工大的师生专业素养很高,没想到他们会做得这么深入,这么全面。我们很满意。”韶关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邱代胜赞赏有加。
如今,调研普查工作基本结束。朱雪梅说:“后面的工作更是任重道远,好在目前全国上下已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遗产保护,广东也将建设文化强省列入‘十二五’规划目标,这对我们来讲更是鼓舞和激励,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
(原文刊载于《广东工业大学报》171期2版 文字:陈少徐 邓佩仪 洗耀华 徐丽嫦 吴飞鹏 供图:易晓列 叶建平 林垚广)